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未檢出」與「零檢出」之迷思


【發布日期:2013-11-27】
 :研究檢驗組
牛奶中藥物殘留的檢驗方法均已公開於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供各界參考引用,至於事件中大家另一個討論的焦點「零檢出」與「未檢出」,本署引用台灣大學化學系何國榮教授多年前在媒體的投書,再次為大家說明「零」所代表的意思。
隨著科技發達,檢測儀器及分析技術的進展快速,和傳統的分析儀器比較,先進的儀器感度可提升近千倍,而達到十億分之ㄧ(1 ppb)的層級,因此也就讓原本沒有問題的許多食品,陸續被檢驗出含有一些有害物質。十億分之ㄧ其實是個非常低的濃度,大家可以把它想像成在一個長25公尺、寬17.5公尺、深1.3公尺的游泳池中,投入1顆止痛藥普拿疼,溶解後的濃度就大約是1 ppb,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濃度,但並不是零濃度。
食品檢驗技術不斷提昇,未來的儀器檢測感度會越來越高,屆時將會有更多的食品,被檢驗出含有極微量的有害物質,但是不管多麼微量,那終究是一個非常靠近零的值,而不是零。「零檢出」目前雖然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如果遭解讀為「含量為零」,在實際執行面恐將出現諸多爭議,因此以「未檢出」來表述會更為適合。

1205午餐照片

大新
 台邑
 聯引